
10月1日翻翻策略,当全国人民还在享受假期时,大宗商品市场传来消息:中国停止购买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铁矿石。这一消息让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感到失望。

尽管中国是全球70%铁矿石的主要买家,但定价权却不在中国手中。长期以来,铁矿石的价格由“普氏指数”决定,这个指数受华尔街金融资本控制,导致价格虚高。例如,成本40美元的矿石被卖到100美元,利润率高达150%,而中国钢厂的销售利润率只有0.71%。
翻翻策略
今年8月,中矿集团与必和必拓就2026年的铁矿石价格进行谈判。中矿要求降价至80美元一吨,理由是铁矿石价格已下跌19%,且矿品质下降。然而,必和必拓不仅拒绝降价,还提出涨价15%,涨到109.5美元。此外,中国提出用人民币计价的要求,这直接触及了必和必拓的核心利益。最终,谈判破裂,中国在9月底宣布停止购买所有必和必拓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。

有人担心,中国80%的铁矿石依赖进口,其中70%来自澳大利亚,现在不买必和必拓的矿,钢厂如何应对?实际上,中国早已为此准备了近二十年。首先,中国钢企通过海外投资矿山股份,获得权益矿,如入股力拓、巴西淡水河谷等。其次,国家成立了中矿集团,统一代表中国钢企进行谈判。第三,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即将投产,年产能达1.2-1.5亿吨,与中国从必和必拓进口量相当。最后,废钢炼钢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,国内废钢回收量大幅增加,减少了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。

这场博弈背后,是中国通过重塑供需关系,逐步拿回定价权的努力。2025年10月,中国终于打出了这致命一击。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铁矿石定价权,它证明了中国可以通过改变供需关系,从被动接受规则转变为制定规则。未来,中国将继续通过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、亚投行等战略,进一步巩固贸易主动权。

翻翻策略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